時間:2025-07-19
2009年盛夏,熠暉冶金集團(熠暉集團前身)挺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文化的沉淀,加之子公司分布在四川、青海、內蒙三省八地,管理層敏銳地意識到:公司需要一個載體,既能凝聚內部共識,傳遞戰略方向,又能記錄奮斗足跡,激發創新活力,還能彰顯榜樣力量,展示員工風采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創刊構想應運而生,人事行政部全員行動,一場開天辟地的沖鋒戰立即打響。
初心:從“一張白紙”到“文化陣地”
說干就干,時任人事行政部主管王渝梅自告奮勇,擔任執行主編,立即與經理湛進波、副經理易小偉一起組織召開創刊籌備會,召集責任編輯李松、羅輝、余丹丹、陳方,就內刊究竟該是什么,“是刻板的公文匯編,還是流于形式的宣傳欄?”“是簡單的工作信息簡報,還是展示企業多元風采的平臺?”展開激烈討論。經過集思廣益,大家一致同意內刊必須要有溫度、有筋骨,要與公司倡導的家文化相匹配,要辦成熠暉家人思想火花碰撞的園地、經驗交流的平臺、工作生活的良師益友,要凸顯創新實用、富有特色,要實現形式與內容、思想性與趣味性、專業性與欣賞性的統一。方向確定后,大家又開始商量刊名,先后提出了《熠暉之聲》《熠暉報》《熠暉人》等,呈報擔任總編的董事長易熠后,他一錘定音,確定刊名為《熠暉人》,其涵義既是向熠暉員工傳遞家人般溫暖,也是突出熠暉公司內部信息交流、企業文化宣傳的內刊特點,并撰寫了《創刊寄語》。
創新:從“突破繭殼”到“羽化成蝶”
編稿會上,編輯們一致同意創刊號暫開辟兩版,設立“公司動態、流光熠彩、熠鳴精人、安全預警、熠暉學堂、健康小常識"等欄目。為趕在8月1日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問世,編輯部發揚艱苦奮斗、作風頑強、拼搏付出、英勇善戰的軍人精神,用“是,保證完成任務!”的軍人氣質來克服一切困難。沒有稿源,王渝梅主動與每個子公司、每個部門約稿,大竹升泰、青海熠暉、廣安鴻源等8個子公司辦公室主任自選題材都提交了一篇稿件;文稿不夠,人事行政部余丹丹、羅輝自采自寫自編稿件;編輯工作缺乏經驗,易小偉、湛進波加班加點,反復推敲、修改編輯、校對審核;美術設計、報刊印刷,節點多,要求高,羅輝、陳方分工負責,東奔西走,反復比較,倒計時推進……在熠暉家人的共同努力下,在雨匯廣告公司的配合下,《熠暉人》終于在2009年8月1日破繭而出,與大家見面,《創刊寄語》、《安全寄語》情真意切,年中會議新聞、優秀團隊先進個人光榮榜振奮人心,分公司動態、健康小常識、開心一刻內容豐富,征稿啟事引人注目。
回響:從“第一期”到“第一百期”
翻閱泛黃的創刊號,“熠暉人”三個紅色刊頭依舊蒼勁有力,刊中插畫、照片風采依舊、清晰可見,那些簡單的版式、樸實的文字,依然能讓人觸摸到當初的赤誠。從一月一期到雙月一期,從一期兩版到一期四版,歷經15年,風雨無阻,從未延遲;從單個新聞到系列發聲,從綜合報道到主題專版,歷經15年,風雨兼程,從未停歇;從工作交流到信息傳達,從風采展示到知識傳播,歷經15年,風雨同舟,從未放棄。第1期到第100期,《熠暉人》以小見大,小人物映出大理想,小故事彰顯大作為,一個個精彩瞬間、一幅幅感人畫面、一篇篇生動文章,于平凡中記錄偉大、短暫里刻畫不朽,描繪著熠暉奮斗者的動人身影。100期,不僅是時間的堆砌,更是一批批熠暉人用真實故事寫就的熠暉“發展史詩”;100期,不僅是數字的累積,更是一名名通訊員用方塊文字記錄的熠暉“奮斗歷程”;100期,不僅是任務的完成,更是一個個編輯們用理想信念托起的熠暉“初心使命”。沿著歷史脈絡,在一字一句間尋找過往,于一文一畫中回顧故事,從一版一期里展望未來,總讓人記憶猶新,心潮澎湃,情感疊加,使我們懂得了熠暉向著光、追逐光、成為光的光輝歷程。期待《熠暉人》的下一個百期,繼續做“有光的記錄者”。
(王渝梅/易小偉/余丹丹回憶 陳迎春撰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