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5-07-19
自1998年于四川達州揚帆起航,熠暉集團有限公司以鐵合金生產為根基,在二十余載的市場激蕩中,完成了一次次關鍵躍升。成功轉型為橫跨合金制造、國際貿易、清潔能源及基礎設施投資的綜合性企業。回顧發展歷程,不僅是一部企業奮斗史,更是中國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。
業態擴能:從單一生產到多元生態的產能躍遷
從初創時單一鐵合金生產線,發展為橫跨四川、青海、內蒙古和印尼的四大現代化合金生產基地,年產量實現從零到100萬噸的飛躍,產能跨越式增長,構建起覆蓋國內、輻射全球的供應鏈體系。
突破“單一”傳統合金制造行業,不斷刷新發展邊界,向“多元”業態延伸。基于制造業對能源成本與穩定性的核心需求,投資水電、尾氣余熱發電等清潔能源領域,形成“合金生產-能源供給”的閉環;橫向拓展關聯領域,依托實業積累的資本與管理經驗,涉足基礎設施投資建設。
經營規模持續擴大,年營業收入穩健攀升,近70億元的營收,多元協同的產業升級,實現了業態規模與抗風險能力的雙重躍升。
產品升級:從基礎合金到高端特種材料的迭代躍升
隨著合作企業對原料品質要求的提升,以及特種鋼、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市場拓展。從基礎鉻鐵、工業硅、鎳鐵,到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的特種合金(核心代表:低鈦鉻鐵)的全面升級,實現從通用產品到特種合金的開發和迭代。
依托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——豐鎮市華興化工有限公司(中國鉻系特種合金研發中心),作為中國鉻系特種合金研發中心,是熠暉技術創新的先鋒。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,持續推動產品迭代與品類創新,鞏固在特種合金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。
技術革新:從傳統冶煉到智能綠色的制造革命
技術革新是熠暉產品升級與業態擴能的核心引擎,關鍵突破是冶煉設備的“迭代更替”——從傳統交流礦熱爐到直流密閉礦熱爐的轉型。成功應用全國首臺最大容量42MW直流密閉礦熱爐,全國單臺最大容量低鈦特種合金密閉礦熱爐,首創煤炭作為還原劑生產高碳鉻鐵技術,為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、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注入硬核能量。
引入智能控制系統與實時監控平臺,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爐溫、電流、物料配比等數據,引入自動化上料、出鐵設備,減少人工干預的同時,將生產周期縮短。推進生產流程數字化、自動化,提升生產穩定性和安全水平。
從1998年初創的合金生產商,到2025年產業多元、技術領先的綜合性企業集團,熠暉集團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舵、以創新為帆、以技術為錨的穩健航程。從單一合金到多元協同的戰略轉型,從基礎產品到高端特種合金的技術躍升,清晰勾勒出一家中國民營企業順應時代、勇于變革、追求卓越的發展軌跡。面向未來,熠暉集團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,步伐必將更加堅定有力,持續為中國工業經濟的繁榮貢獻力量。
(總裁辦 向霞)